粤12城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一周增2940例******
【大公报讯】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:广东省疾控中心27日晚通报,过去一周(7月20日至26日),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940宗本地感染个案,患者主要集中在佛山市,录得2882宗,广州则有22宗,中山18宗,其余个案则分布在东莞、珠海、河源、江门、阳江、肇庆、清远、深圳及湛江等地。截至26日,全省累计报告达4824宗本地病例,全部属轻症,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。感染者当中,有超过66%的感染者已治癒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。广东各地加紧监测及灭蚊工作,防止疫情扩散。
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指出,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指出,如果个人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体温超过39℃时均需积极降温,但要禁用阿司匹林,这种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、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,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。
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?******
核心传播模式:“人→蚊→人”
•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,病毒血症水平高,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,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,也不会通过咳嗽、打喷嚏传播。
主要传播:伊蚊叮咬
•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。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-10天后,再叮咬人时,可使被叮咬者感染。
少数传播:血液传播
•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,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。
极少数传播:母婴传播
•孕妇感染后,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。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,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,导致新生儿感染。
大公报记者刘凝哲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