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史书/探秘花炮演进 感受火树银花璀璨******
图:上栗博物馆展陈与花炮有关的实景还原与历史资料,传媒学子们认识此一中国文化名片的历史底蕴。\大公报记者彭倩玉摄
7月24日,“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”采访团来到上栗县博物馆,刚踏入馆内,以“漫天华彩.火树银花”为主题的上栗花炮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便牢牢抓住了众人的注意力。这座展厅宛如一部立体的花炮文化史书,将实景还原与丰富的历史资料巧妙融合,更借助声光电等先进技术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为学子们呈现了当地烟花爆竹产业从起源到发展、从传统到现代的渊源和流变,让人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花炮产业的演进历程中。
在互动体验区,港生们尝试数字烟花设计系统。通过触屏选择药剂配方、燃放高度和图案组合,屏幕即刻生成模拟燃放效果。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黄逸飞设计出一款融合花朵与五角星的烟花图案,当看到虚拟夜空中两种符号交织绽放时,他兴奋地说:“这就像赣港两地文化的交融,既有各自特色又能和谐共存。”\大公报实习记者董秋辰
生活态度/窝囊不是贬义 而是一种轻松******
在内地社交网站“窝囊旅游”相关视频的评论区里,网友们互相分享着自己“窝囊旅游”的感受或是期待。“‘窝囊旅游’太适合我这种又弱又爱玩的人了。”“要的就是这种松弛感!”
浙江安吉云上草原特意为参与“窝囊蹦极”项目的游客颁发“减速蹦极证书”与“窝囊勋章”,在抖音的“窝囊版蹦极”话题下,同步衍生出“减速蹦极证书”、“窝囊勋章”等二次创作内容。“我一直很想尝试蹦极,但奈何自己太怂了,实在不敢,‘窝囊蹦极’的推出让我找到了机会。”游客陈小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蹦极的照片,“蹦极原来也可以不只是勇敢者的游戏,也可以舒舒服服地进行,还能拍出好看的照片。”
在年轻的Z世代群体的观念中,“窝囊”一词并非只有贬义的色彩,也是松弛生活态度的主张, “窝囊旅游”,如今已然成为社交硬通货。据了解,社交媒体上,广西桂林猫儿山“窝囊漂流”在全网累计曝光量超7000万次,单条热门视频点击量突破500万次。山东临沂利山涧景区的“窝囊漂流”微博“临沂窝囊漂流”话题阅读量则达1.2亿次,B站相关视频播放量超800万次。